实用的北京春节作文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春节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春节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莱州,我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可谓五花八门,听我介绍一下吧!
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那是把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收获的各种豆类米类放入锅中熬。那粥色味俱全、热气腾腾,让人忍不住就想上去尝一口,在大饱口福之余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有了腊八粥,当然缺不了腊八蒜,腊八蒜是用醋泡制而成,等到过年的时候蒜泡成了翡翠绿,醋也酸甜可口了,蘸饺子一定会让人想多吃几个。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家那边都会大扫除一次,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到了晚上,鞭炮声也会响起,噼里啪啦,象征来年红火。
除夕那天,我们会贴对联。中午,父母忙做午饭,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还要准备过年的饺子,饺子馅五花八门,有的里面放钱象征来年发财,有的糖象征甜甜蜜蜜……到了晚上,我们会放鞭炮,左邻右舍,鞭炮声不间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饺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元宵节到了,早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糯米元宵盛了上来。到了晚上,处处张灯结彩,我们开始了逛花灯,猜灯谜,猜中了,就会送一些精美的小礼品,让我更加起劲。
这就是我的家乡莱州的春节习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想体会浓浓的年味。
北京春节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身为南宁人的我,深知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里会摆上小酒宴,亲友往来拜访叫“别岁”。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我们在春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中已故的先人。每到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们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除夕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南宁人过年,除了年夜饭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讲究。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许睡懒觉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八点多就得起床,向父母、长辈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语,之后长辈就会给晚辈利市。九点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新年的早餐有年糕、粽子、粉利、生菜和汤圆等。
正月初二是南宁人窜门拜年的日子。所谓窜门拜年,是指去亲戚好友家拜访、贺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正月初三,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回外公外婆家。我们一家人必须在晚饭前赶到,否则便是不吉利。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一个热闹喜庆的节日。这一天,家家都会吃汤圆,我们也不例外。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球形,可以汤煮、油炸、蒸食,可荤可素,风味各异,象征着团圆美满之意。晚饭过后,便可以到各个地方赏灯。赏灯的地方有栩栩如生的蝴蝶灯、活泼可爱的小猪灯、又圆又大的西瓜灯、凌空欲飞的嫦娥奔月灯、顽皮有趣的老鼠灯……但最惹人喜爱的还数憨厚可爱的小牛灯了。这些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花灯,有纸糊的、金属的、纱纺的、塑料的,各式各样,设计新颖。
过了正月十五,新年也就算过去了。我们把对新年的留念藏在心里,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北京春节作文 篇3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北京度过的。
北京的天空真的是蓝湛湛的,朵朵白云飘在空中,她们有的像一只只在吃草的牛,有的像在奔跑的马。晴朗的天空,总是那么的干净,使人心旷神怡……
在北京我参观了向往已久的鸟巢和水立方,虽然那天很冷,但我的心里很是暖洋洋的,他们的美丽和壮观深深震撼了我……
我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哪里是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地方。在城楼上,看着哗啦啦飘动的五星红旗,我真的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还游览了北京著名的地坛庙会,这里非常的热闹。各种灯笼、木偶、面具和小吃等等,啊,庙会里最多的就是人和各种牛的玩偶啦,今年是牛年嘛,牛气冲天!
节日的夜晚,我燃放了各种造型的烟花和爆竹,五彩的焰火,映红了天,映红了地,也映红了欢呼的人们的一张张笑脸……
这个春节,我很开心,在北京和阿公、阿婆、爷爷及其他的亲戚们团聚,大家都说我长大了,学习进步了,也更懂礼貌了,我还收获了好多的红包包呢
北京春节作文 篇4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短小的篇幅,质朴的文风,却原汁原味地反映出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怎能不让读者于新春佳节同喜同乐呢?
北京春节作文 篇5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所以因地而异各地春节习俗也各有千秋,就北京地区来说。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如果那年我能在北京过春节那该多爽啊。
北京春节作文 篇6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到达了北京,快快乐乐地游玩了三天。
我们旅游的第一站是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家”,这个“家”真是独一无二的啊!“家”里有数不清的建筑,宏伟端庄,体现着我国古代文化的气韵。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都在“故宫”感受着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他们有的拍照,有的在热烈地谈论着故宫,还有的对着建筑物兴奋地指指点点,热闹极了。
太和殿是故宫里最高的建筑物了。太和门的左右两边有一对铜狮子,右边的狮子右脚底下有一个铜球,这是一只公狮子,表示统一天下。左边的狮子左脚底下有一只小狮子,那这只狮子就是母的,表示子孙昌盛。
故宫里的建筑都是用玉、金、木建造成的,非常精致。我看到栏杆上的祥云图案雕刻得逼真生动,云朵上还有飞翔的蛟龙、展翅的仙鹤,仿佛要飞向蓝天。
说完故宫里的建筑,接着讲珍宝馆内最大的玉山,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珍宝馆有一座刻着大禹治水像的玉山。玉山上大禹正在指挥他的朋友们将一块块石头运走。工人们有的边拉边喊“一、二——”,有的把拉石头的绳子扛在肩上,艰难地向前走着,还有的好像每走一步都要擦一次汗。我本以为大禹一定是又有勇气又年轻的,可是走近玉山仔细一看,大禹却是位老年人,这让我又吃惊又佩服啊!这块玉石在新疆光雕刻就用了三年,再运到北京大约用了十年左右。
故宫里的人脚尖贴着脚跟、肩碰肩地向前走。有的人欢蹦乱跳,举着五星红旗使劲地摇,好像一只活泼的小兔子。现在封了好几座宫殿,有人悄悄从门缝里瞄了几眼,好像一只狡猾的狐狸。
我喜欢在北京过春节,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传统文化。雄伟的天安门和神秘的故宫,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北京春节作文 篇7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一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在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节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短小的篇幅,质朴的文风,却原汁原味地反映出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怎能不让读者于新春佳节同喜同乐呢?
北京春节作文 篇8
上个星期五我十分兴奋,因为蹦蹦跳跳的星期六就要跑来啦!就连晚上睡觉也梦见我在姥姥家玩。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油然而生。星期六我坐着飞奔的火车,一路到了北京姥姥家,过-大-年!
北京的春节跟其他地方不同,于是我走到大街上去寻找。街上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斗大的“福”字。门上挂着火红的小灯笼。我的目光被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吸引过去,一刻也不想移开。
我又寻找着,来到雄伟壮观的故宫面前。我仰着头,心里说:“你好,午门。”午门低下头,看着我,似乎看得懂我的心思,“你好呀!”我开心极了,蹦蹦跳跳地进了午门的“嘴巴”。穿过午门,跨过金水桥,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有着琉璃的金瓦,红色的砖墙,青色的地板。在房顶的四个角上有形态各异的小兽。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昂首挺胸,还有的闭目养神……据说太和殿有一个高大、富丽堂皇、金光闪闪的宝座,我很想看一看这美丽的宝座。可惜,人山人海的太拥挤了,我没看见,只看见一颗颗脑袋。
我继续寻找着,来到公园里。那里是小朋友的天地,滑雪的海洋。这让我想起毛滂的那首诗:“水北烟寒雪似梅,水南梅闹雪千堆,月明南北两瑶台。云近恰如天上坐,魂清疑向斗边来,梅花多出载春回。”我十分兴奋,一溜烟就跑进了雪地,尽情地玩了起来。
我回到家里寻找。我给姥姥姥爷拜年后,得到了姥姥姥爷送给我的大红包!我得到了许多钱,乐成了一朵灿烂的花,心里也甜滋滋的。
啊!我终于找到了!我在大街上找到了春节的韵味和红火;在故宫里找到了热闹和庄严;在公园里找到了欢声笑语;在家里找到了孝顺和快乐。这是个多么美好的春节呀!你找到了吗?
北京春节作文 篇9
大家都有过过春节吧?春节是热热闹闹的节日,我是非常喜欢过春节。今年的春节,是在老家过的。
正月二十,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一共摆满了四桌。红的红绿的绿。我们几个小孩子看见那么多美食,都流出了口水,准备大吃一顿。这就是所谓的年饭。当然,年饭主要不是吃,而是一种热闹的形式。我们几个孩子刚吃完年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外面买小鞭炮玩。
到了正月二十一,就是拜年的时候,简单地说就是向大人问声好,然后像大人索取红包。如果你认识的亲戚非常之多,那你就发财了。
正月二十二,这天要忙起来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去山上拜祖宗,拜祖宗的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拿着几根香去,也可以直接拜,还可以烧钱作纪念。我拿着一大沓冥币,拿上打火机。一千亿一张。我拿了很多,然后烧掉了,这种感觉就是爽。
接着,我们还拿出长鞭炮出来燃放,一个大叔燃放以后,漫不经心的走出来,随后听见:啪啪啪的声响,还有一些小孩捂着耳朵,但还是流露出了笑容。从山上爬下来,这一折腾,可累了。我睡的很香。
正月二十三上午,也就是春节这年,要贴新对联。带着一锅糯米胶(烹饪出来的那种),走遍屋子,把旧对联撕下来,然后贴上新的,我负责撕下旧的。虽然这个工作简单,但也不能乱撕,要对整齐,然后撕下来,不然的话就会撕成不规则形状,贴不上新对联。
春节晚上。我们每家每户都要放烟花,我们也开始放了。有一位大叔叼着烟摆好烟花,不紧不慢的燃放了。我连忙把耳套带上,这才开始了节目。在持续了3秒后,一束火花直速上升,在空中爆发出一条条彩带,接着又是一束火花冲上天,在许多烟花同时上升时,天空立刻映出焕然一新的景色
直到看完春晚,我们才休息,这一天真累啊。
北京春节作文 篇10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