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4 15:37:08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5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等精彩描写。

3、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和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2、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与赏析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你们平时是怎样唱的?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唱歌?(出示 《刘三姐》对歌的课件。)

这是电影《刘三姐》中的一个片段,展现的是壮族人们对山歌的情形。其实不止在壮族地区在云南这种情形也随处可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云南的歌会》。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2、品读、赏析、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其精彩的语言。

3、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激发我们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有下划线的字注音。

yí pì nuò dūn huì chóu huì xī gū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 讳 酬 和 凤 哕 熹 微 铁 箍

四、整体感知课文

1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三个场面。(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勾画关键语句。)

2、这些场景各自有什么特色?

3 对于三个唱歌的场面,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并板书:

山野对歌 才情比拼 人

山路漫歌 自然成趣 环境

村寨传歌 场面宏伟 场面

4用概括性的语言填空。

你最喜欢 场面,因为这是一场______的歌会

(可以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歌唱的方式、环境气氛等方面来说)

五、品读课文

(一)揣摩山野对歌的人物美

1 山野对歌侧重写人,有没有具体的人物描写?(学生勾画,齐读)

2 这里对年轻女人外貌的描写太过哆嗦,建议这样改(出示课件),你同意吗?

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的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裤,腰间围个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辫发盘在头上、

师引导分析:改后的文字少了那些内容?(色彩和配饰)

色彩和配饰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美丽,活力)

如果去掉会显得怎么样?(太过单调)

明确:一般来说,从一个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可见他们个个活得鲜活滋润,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可谓活力四射,故万万不可去掉。

3出示《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一段人物描写。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红楼梦》王熙凤

教师简单点评

小结: 这一段和我们文中很相似,都是通过细细的描绘人物的配饰和色彩来展现一个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更加生动,更具有活力。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也不妨运用上这些美丽的色彩语言,细细的描绘人物的装扮,使我们的文章读起来更加生动,更具有活力。

(二)领略山路漫歌的环境美

1 勾画 齐读描写优美环境的句子

2 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明确:这些内容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一种烘托映衬,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起了一个渲染氛围,烘托主题的作用。

3 出示环境描写的作用

(1)、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2)、 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4)、 象征和暗示。

(5)、 衬托人物心情。

(6)、 交代人物活动环境。

(7)、 深化文章主题。

六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传奇:一个只读了几年私塾、自学成才的大学教授,一个写了《边城》《湘行散记》等伟大作品的文学大师,一个生命前40年做作家、后40年成为考古学家的奇人,一个永远自称为“乡下人”的透明自然的赤子……

七 拓展

1、了解云南的其他民俗文化(出示课件)

2、学生说下我们身边有哪些民俗?(教师补充)

总结:中国是个文化大国,有着古老悠久的文明积累,拥有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遍布深州的文物遗产,还有那56个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积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将这些宝贵的民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加以保护和发展、

v

作业:

1、 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或是提几点建议。

2、 搜集我们身边的民俗文化,并加以整理

附: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山野 对歌 才智比拼 人

山路 漫歌 自然成趣 环境

村寨 传歌 场面宏伟 场面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的浓郁的民情民风。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 ……此处隐藏23128个字……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附: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山野对歌---才情智力大比拼

山路漫歌---发自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能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对课文的词语也掌握得比较好。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5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教学中以“美”贯穿,在学生听读、自由读、研读、美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重点通过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段的揣摩,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那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美”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积累词语:

明确:下列词语的音意:

蹲踞酬和熹微淳朴

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云南歌会淳朴自然的特点,并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展示了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

三、深入研读,文中探寻“美”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探究: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三种场合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写唱歌人。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着力描写的是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重在写唱歌的场面。

2、请三个学生朗读文中三个场合的描写片断,其他学生凝思想象,思考:云南歌会有何特点和魅力?作者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明确: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了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鉴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四、美读细节,赏析品味“美”

1、找出你感觉最美的文字,用一小段文字解说自己所感受到的美:

例:“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浓墨重彩,工笔描绘,表现出年轻妇女的才情美。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在这里,作者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山花烂漫,山鸟齐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声音虽极其温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原来熟人真不少。”写唱法,写唱的场面,写唱的人,在作者娓娓而谈的笔墨中,尽显山寨之风俗,表现出山寨的民风美、人情美。

……

2、屏幕显示下面两段文字,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⑴这种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衣布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空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⑵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沈从文)

明确:第一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第二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五、延伸拓展,课外发现美

课文中写道“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解答。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云南民歌几种不同的对歌方式。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民歌民谣,看看它们各属哪个类别。

教师亦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例:《蓝花花》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类,《猜调》属于问答类。

〖创意说明〗

采用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与文本、文中人物、作者进行交流,三次对话,从内容到意境再到艺术手法,在层层深入的赏玩品味中,悟得文章之内涵,习得写作之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云南风土人情片,酝酿气氛。

二、与文本对话,领略内容之美

对话内容可以是:课文重要记叙了哪些歌会形式呢?文中三个片段在描写时是否各有侧重呢?……

三、与人物对话,感受人情之美

对话内容可以是:年轻妇女,你是怎样击败对手的,击败后的感觉如何?赶马女孩子,在山路上唱歌的感受怎么样?村民们,你们为什么要举行“金满斗会”呢?老前辈,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有唱歌的热情?……

四、与作者对话,鉴赏艺术之美

对话内容可以是: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得这样富有情趣的?作者最喜欢哪段文字,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到底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