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06 13:19: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五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的转变和思想认识的升华。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母亲病逝后,父亲遵照他们生前的约定,将母亲的角膜捐赠给医院,并深深地教育了“我”。

第二部分(4——5自然段):写父亲患重病时,仍为自己去世后可以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而感到愉快,他的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的女儿温迪。(第四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从三个角度说明了捐赠的快乐: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家属的角度,从自己亲人的角度。)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我”遵从父亲的遗嘱,捐赠了他的眼睛的角膜,温迪为此感到骄傲,并准备效仿外公捐赠角膜。

第四部分(7——9自然段):写温迪在意外车祸中丧生,“我”再一次捐赠了亲人的眼睛角膜。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一个课时要完成本课的教学,必须将阅读的任务向课前进行适当的延伸,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课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教师给予适当的“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更为有效的阅读对话,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

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见“教学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

【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教师揭题:18?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

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

a、给(jǐ)予 捐赠

b、温迪 酷爱 栩(xǔ)栩如生 才华横溢 热泪盈眶 捐赠

c、突如其来 与世长辞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

②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

③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充分唤醒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命,引导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人物联系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打破传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认真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学生读,圈画,批注。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当好主人的角色。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良好的习惯。】

(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3、齐读课文。

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酷爱、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六年级下册)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母亲的眼睛》两篇文章。

板书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母 亲

父 亲 →

温 迪

补充建议: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 ……此处隐藏2013个字……、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增强语势的作用。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关散文的一些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2、培养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3、体会文章带给读者的感情认识和理性思考。

三、德育渗透点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象力。

【重点、难点】

1、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贯穿朗读训练,并以朗读带动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和领悟。

2、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由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教师引导。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

3、讨论分析,把握文章。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并了解有关散文的知识:

80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唤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者的“个性”,简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2、播放课件(幻灯片)(图片:安塞腰鼓):

问:有何感觉?

二、重难点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

2、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课本上用符号记录轻重音、音量、语速、语气和语调。

3、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朗读技巧:

文章气势恢宏,句子铿锵激越,表现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要有豪情,音韵铿锵有力,细节方面注意摹仿录音,把握重音、音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全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过程。文章由此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设影(课件)显示:

一、1~4自然段 表演前

二、5~27自然段 表演中

三、28~30自然段 表演后

6、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静”

7、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三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8、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9、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投影显示:亢奋、惊心动魄、震撼

1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往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上考虑。

11、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烧的热情,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几句话?(课件:幻灯片)

12、本文除了这些精典的语句外,还大量运用对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扩展

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刘成章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他认为自己的散文创作是黄土地的赐予。正如作者所说:“我生长在陕北的山沟,我想让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刘成章的散文从“我”落笔以自己亲身的体验,血肉的感情,燃烧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理解,一种独到的感受,一瞬间即逝的灵感,一种哲理,一层诗意,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的写作、人生思考有所裨益。

五、作业

写一篇心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从故事中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体会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每一个人。

【教学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方法】

1、自主阅读。

2、小组讨论。

3、教师讲授。

【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扫除文字障碍。

⑴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⑵ 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活动: 读第一自然段,想想:

⑴ 当时地球上发生了怎样的旱灾?

⑵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水的重要?

(干涸 干枯 焦渴)

⑶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3、读第二、三自然段:(小组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

⑴ 找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⑵ 思考:

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汇报结果:

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板书爱并收集爱的格言,积累格言。

6、朗读课文:(音乐的伴奏)

正确、流利、有感情。

7、作业超市:

必做:

⑴ 朗读课文。

⑵ 抄写生字、词语。

选做:展开想象讲这个故事。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