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4-09-18 15:37:08
【推荐】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推荐】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世纪各门课程都要大力推进的一项改革。

《生物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提出:生物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选择对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三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平衡,使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协调,真正做到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对能力目标提出:“通过科学方法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思想教育目标提出“初步建立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索求新知识的精神,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基本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出各种解释的能力和相关的决策能力等。”

为此,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资料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形成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观点。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四节《计划生育》,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与保护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以及各种资源密不可分。本节体现本册教材里人与生物圈密切相关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教学安排:

1、由生活事例入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对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进行资料分析,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3、计划生育的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探究活动:晚育的意义;

5、联系生活,课堂练习;

二、教法学法:

(一)根据创新课堂教学特点,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创设教学情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激发其兴趣与求知欲,进行知识的迁移。

资料分析法:让学生根据所给资料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放开思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热烈的讨论可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

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出发,结合课改精神,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如下:

创新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而学生创新素质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因此必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在这种前提下,依据学习方式指导中主体性原则,我确立以下的学习指导方法:

(1)学会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问题意识,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性知识。

(2)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是师生之间互动合作,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三)教学手段:

调动多种感官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巩固和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活跃思维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将教学内容以声、像、图、文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注意力集中。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绪变化,尽力用适时恰当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课堂气氛保持一致。

(二)当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获得个人独特体验。

(三)评价多样化: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

教学反思

本节是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四节《计划生育》,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与保护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以及各种资源密不可分。本节体现本册教材里人与生物圈密切相关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原则,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和过程。

一、成功之处:

1、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师传统讲授角色进行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转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2、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注重学习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得事。”

4、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激起他们对未解之谜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之后,让他们认识到如何能够找到答案。

5、注重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

二、不足之处:

1未能很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因为时间关系,活动中没有使更多同学在课 ……此处隐藏8969个字……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传授新知识

1、录像演示普里斯特列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B钟罩内的小白鼠没有死亡?植物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教师指出:(1)该实验不能证明更新的空气中的哪种成份?(2)当其它人重复该实验时候,有可能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直到后来,荷兰科学家英格蒙斯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

2、学生介绍课前所做的萨克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1)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2)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么?(3)碘蒸气处理叶片,目的是什么?(4)这个实验成功的证明了什么?(5)高倍镜下观察“小蓝点”聚集的部位是细胞的什么结构?学生经观察实验过程,分析问题,能够得出结论。(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同时需要光(2)产生淀粉的部位是叶绿体。〔小结〕:(板书)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设计意图:利用直观课件演示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生亲自重复萨克斯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们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的重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

3、课件展示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A、这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1)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2)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气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地进行。(3)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中释放氧的部位。(4)进行黑暗和曝光对比实验,从而明克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B、这个实验给了你什么启示?设计实验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实验设计要注意的问题:要有对照组和控制单一变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简介同位素标记法

(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氧气到底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布置作业略

生物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内容定位是“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通过前四章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的了解,对植物和动物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一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别,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特征的回顾、总结、深化,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为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的了解,对植物和动物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特征。但对这些生物的分类方法还没有系统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一些分类的方法,对学习本节课有基础。教师应重要的向学生传授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掌握生物分类的具体指示和技能。

三、说教学目标

1.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能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通过小组讨论,建立起生物分类的方法模型,提高动手能力。

3.意识到生物分类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为说出分类的依据。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以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相结合,用多媒体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堂一开始,我会询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去动物园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动物园中场馆的分布,他们是随机分布的吗?有什么样的划分依据呢?当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之后,继续设疑:同学们刚才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无意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分类的方法,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让我们以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的身份,来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一些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吧!

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展开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卡片。同时提出要求:观察这些卡片有什么特点?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些卡片分开。组织学生讨论,各小组是按照什么将这些卡片分开的。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进行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食物特征的方法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事物或东西整理出来头绪来。从而引出“分类”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常根据事物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的特性,把事物分门别类的整理,这个过程叫做分类。

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分类的感念,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同时为学习生物的分类做铺垫。

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动物和植物)。让学生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首先观察各种生物的特征,比较这些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上台操作多媒体来将不同的生物放入相应的框内。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参照“探究竟”里的方法,重新设计一个分类思路,把以上生物再分一次。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可能不太科学,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讨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通过相互补充使分类方法更加合理,总结出分类的方法。

多媒体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通过思考“探究竟”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最后教师通过PPT展示出不同人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分类。让学生明确分类的依据不同,分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明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的分类依据。

3.联系生活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有关分类的事例,以此训练学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技能。

4.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足之处我将给予补充。课下搜集资料,找一找生物分类学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教材的知识点,我采用了提纲式的板书,直观系统地展示了鱼的分类和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推荐】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