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9-18 20:13:09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自编口语交际教材《有意思的名字》。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而名字又有怎样的来历和寓意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充满生活气息。因此 ,我们选择、设计了《有意思的名字》这节口语交际课。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训练孩子们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使用普通话进行文明交流,做到说清楚,认真听,乐表达。

2、让学生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寓意,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教会学生真诚地祝福他人,体验送出和收到祝福时的快乐。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我们围绕“名字”这一话题,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名

字的来历、欣赏有关名字的趣闻趣事,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名字中蕴含着长辈对自己的

关爱和期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地进行情感交流,学会真诚地祝福他人,体验快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遵循“教学活动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的趣味活动。课的开始,老师以谜语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有趣的对话引领孩子们进入生活情境,走进话题;以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说的愿望;以课件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名字的趣闻趣事。

本课的学法形式多样,有请教,采访、欣赏、写祝福语等,最精彩的是采访,老师将打破教学常态,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家长,了解父母在名字上对孩子所寄予的深切厚望。

四,说教学过程,这是我说课的重点。

根据口语交际的课型特点,我们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温馨提示”

把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贯穿其中。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趣味猜谜、了解名字、寓意交流、趣名欣赏、真诚祝福。

第一个环节 趣味猜谜

上课伊始,老师就亲切地问:“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不猜动物,也不猜植物,就猜猜班上同学的名字”(出示课件)这有趣的谜语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对名字的兴趣,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师生之间自然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文明交际。这样,巧妙、自然地走进了本节口语交际的主题——有意思的名字。

接着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了解名字

老师先请同学大方地介绍自己,看看谁的介绍能让别人过耳不忘;然后再让学生把小组同学的名字一一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改变和规范交际态度,由胆小、被动、拘谨到热情、大方、放松。这样的设计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富有趣味,学生一定会在简单的介绍中体会到说的快乐,感受到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

第三个环节:寓意交流

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大诗人李白起名的故事,引出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段来历。紧接着请同学讲自己名字的来历,这时出示第一个温馨提示:说清楚 认真听 当学生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时,其他学生为他送上自己真诚的祝福,这一设计充满人文关怀,学生在交流中,在祝福中增进了友情。

接下来是“神秘嘉宾专访”时间,老师隆重请出两位家长,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去采访家长。采访之前出示第二个温馨提示:主动问 有礼貌 用心记 在采访中,家长殷切的期望、真诚的祝福、温馨的拥抱,使整间课室充满浓浓的亲情。然后老师又创设了一个采访陌生人的虚拟情境,训练孩子们口语交际的应对能力。在这样开放灵活的交际课堂上,孩子们将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多角度的交流。

第四个环节:趣名欣赏 老师引导学生从温馨的亲情中走出,将

眼光投向生活,(出示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名字。让学生对这些有意思的名字谈谈感想。这一环节“趣”字当头,贴近生活,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再次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敢说、乐说、想说,争着说、抢着说,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真诚祝福

老师先请学生结合名字,为自己或同学送上真诚的祝福,先写下来后全班交流。写之前老师出示第三个温馨提示:想一想 , 再动笔。然后,老师展示“友情树”,把自己温馨的祝福送给四(3)班的每一位同学。这一环节洋溢着浓浓的情谊,使生生、师生之间的友情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而且,在学生收送祝福的时候,老师将适机引导学生文明、礼貌地进行交际。

最后,我说一说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新颖、充满童趣。一棵枝繁叶茂的“友情树”上贴满了老师送给同学们的祝福语,让学生再次体验了深厚的友情、温馨的亲情、浓浓的师生情,还寄予了老师对学生的希望:希望他们人如其名,名副其实!

相信这节课,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出色的表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2课的内容。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不同的线条给人所带的不同美感,探索线条不同形式的造型方法,并且运用不同形式的线条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所以,除了探索美术作品中线条的造型方法外,还需对生活中的不同线条进行欣赏,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分析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美术创造能力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期。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与美术相关的理解力、设计能力、动作制作能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 ……此处隐藏14756个字……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反思

上了教研课后,有同事说:这下子心情紧张过后该轻松了吧。其实不然。这节课备课评课过程中,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也有太多的东西令我思索。

把这样的老课文拿来教学,我首先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在咀嚼涵咏中感受人性光辉。因此,普通人的情感成为我和学生对话的平台。我从亲情、父亲这个角度提醒学生去解读李大钊,这个定位告诉孩子李大钊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能较好地把握人性的特点。

教学这样的课文教者首先自己要感动,然后才是如何让学生感动。不仅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对李大钊都是知之甚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很难被文章打动。课堂上我安排了一段资料的介绍,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渲染情境。我也沉浸其中,因为我被李大钊的人性光辉感动着。

这是一堂平实的课。从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再到学生批注阅读。学生批注阅读的过程中我两次提醒学生,表面看来是打断学生的思维,实际上是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批注都是口号式的大话,作为老师要真正为学生导学导法,引路引法。指引学生深入地去读,深沉地去思考,这即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又鼓励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此文教学属于难度系数比较高的。篇幅长、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学时必须选准着力点,抓住单元的主题和主要训练点。我选择的切入点是:哪些言行打动你?课前预设在具体交流时寻找相应的联系点,辐射点,上挂下联、有取有舍,重锤敲打的是第7段,弱处理“被捕时”段落,但在具体操作时对课文的结构没理清楚,学生回答问题有点混乱,教学时可以更明确分段。

第7段的情感挖掘还不够深入。我启发学生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可是先前对于“局势严重”的理解,这里缺少一个铺垫,学生对当时所处的背景不了解,对于理解后文“我哪能离开?”有困难,学生的情感也就没能激发。

朗读的指导上还可以更细些,在感受李大钊毫不犹豫地留下这部分课文时,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来组织学习,,可以加入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读。

长文短教的关键是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虽然选择好教学的切入口,即确定重点“李大钊的哪些言行打动你?”,但是我没有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突破:“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因而后面的教学中,我自己教一步,学生学一步,停留在大方框里。

上课的时候,我的思维、语言与课堂现场的状态不同步。我在情感上比较着急,患得患失,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点拨,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比起课文中李大钊先生面对敌人,面对死亡能依然镇定从容,胸怀如此宽阔,那我自己的那点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准备这节课,上这节课,评课中我学到了许多,感悟到了很多……

说课稿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白纸 、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一、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操作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力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得出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结论。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一步步达到学习目的。为使教学更直观、简明,我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图让学生找角,辅助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张笑脸为奖励,极大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说学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为此我努力作到“授人以渔”。首先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让学生观察,主动获取知识。如找到学过的角。其次,让学生合作交流、比较,引入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会区分三种角,最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角,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并且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复习铺垫。第二环节:探究新知,认识锐角和钝角。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丰富感知。第四环节:思维拓宽。

1、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根据儿童的特点,先出示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角,并让学生说说对角已有哪些认识,达到复习铺垫的目的。并为下一环节为角分类,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2、探究新知,认识锐角和钝

锐角和钝角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缘于学生对角和直角已有一定的认识,能从大大小小的角中,应用工具三角板找出直角来,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把大小不同的角分类,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一步步引入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这样让学生从浅到深,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巩固强化

在学生知道了“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角,体会三种角的不同;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画上找角。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角,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自己喜欢的角,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学到知识的乐趣。

4、思维拓宽

电脑显示几副以角为轮廓线的图,让学生在一次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说学生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始终站到主体地位,从说到做,又从做到说,说动结合,既轻松又愉快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